管理误区:年终奖发放的误区
来源:南靖人才网
时间:2020-11-11
作者:南靖人才网
浏览量:
管理是组织中双向的活动。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互动过程中,决策失误、执行不当、沟通匮乏等就像一服服毒药无情地侵蚀着组织生机勃勃的肌体。但是,在组织中,却有人错把毒药当成灵丹妙药,乐此不疲地长期服用;也有人吃毒药吃到麻木,习以为常,以为本该如此;还有人明知是毒药,却身不由己,沉迷于饮鸩止渴之中不能自拔。有感于这些现象,《管理误区》系列文章试图揭示组织管理中的种种“毒药”,并努力为这些“毒药”寻求解药,以期对企业管理工作有所助益。新年刚刚过去,年终奖的话题尚未尘埃落定。年终奖作为一项重要的激励措施,其作用不可低估。正因如此,每个企业、单位都十分重视年终奖的发放。但是,年终奖产生的激励效果,却因为发放形式的不同而大相径庭。时下流传较广的一篇叫做《把胡萝卜做成沙拉》的文章,就提出了一种发放方法,似乎还赢得了不少管理者的赞同。殊不知这种发放年终奖玩花活的举动,不折不扣就是一服管理毒药。
发年终奖玩花活
该文提到,某饮料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兢兢业业,取得不俗业绩,应该获得年终奖13万元。但是总经理没有直接把这13万元发给他,而是将其分成了4块。第一部分是奖励他突出的业绩10万元,第二部分是因为他工作忙很少陪妻子,奖给其妻1万元。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则是分别奖给该业务员的父母和儿子各1万元。这样的发放形式比直接发给13万元的激励效果是不是更好?当然更好。不过还有一个前提,除非这是一锤子买卖,以后再也不发年终奖了,才可以这样做。我们知道,激励之所以能发挥作用,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。这一次的激励效果好,是因为和上一次或前几次比较的结果。而下一次的激励效果,也是要建立在和这一次比较的基础上的。我们搞企业管理,讲究的是永续经营,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做一锤子买卖。所以,我们既要考虑这一次的激励效果,更要考虑下一次的激励效果。在上面的这个案例中,该业务员被这种新颖独特的激励方法感动得涕零不已,从而产生了更高的工作热情,他势必会在来年的工作中更加投入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但我们也应该看到,他用加倍的努力来工作的背后是他对来年的年终奖更大的期盼。但是,一个公司的效益,并不能建立在个别人的努力之上。天有不测风云,企业的整体效益与市场环境、行业演变等关系密切,我们选择一种最极端的情况来分析该业务员的激励心理。我们假设在公司整体效益严重下滑的情况下,由于该业务员的拼命努力,他仍然在个人业绩上取得了比去年还好的成绩。那么,他会期待什么样的奖励呢?我们知道,只有增量的激励才会发挥作用。任何同样方式同样剂量的激励用过一次就失效了。这个业务员当然希望会有更多数量和更多名目的奖励,但公司已经没有能力来满足他的需求。这就像服用兴奋剂上瘾的运动员一样,初次服用,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,但后来如果不能服用了,成绩就会一落千丈。这个业务员的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,他的士气也会一落千丈,一蹶不振。这当然是管理者不愿看到的局面。所以,我们说,管理者千万不要费尽心机,巧立名目。除非你在下一次能够立出更多的名目。而且,已经设立的名目不能轻易取消。这样的滚雪球游戏会让你疲于奔命,最后还落个适得其反的负激励效果。
解毒攻略
那么,这服管理毒药的解药是什么呢?在上面的案例中,该业务员一直被蒙在鼓里,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拿多少年终奖,所以总经理才有了巧立名目、为所欲为的可能。而最好的做法是,回归本原,不玩花活,事先制定严密合理的制度,让年终奖和个人业绩直接挂钩。每到年末,每个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业绩推算出自己的年终奖。这样貌似老土的办法,其实是最有激励效果的。首先,员工的年终奖不管升降,他都知道和自己的努力有关,而不是靠某些人的恩赐或惩罚。其次,可以更好地消除同事间的攀比。综上,这服毒药的解药是:管理者不要自作主张,巧立名目,把年终奖的胡萝卜做成沙拉,而是还其本来面目,一清二白。至于做不做沙拉,还是让员工自己来决定吧。另外,还要提及的一点是,是药三分毒,反过来,毒药用在适当处,也能当药使。巧立名目玩花活对年终奖这类固定项目不适用,但是对一些一次性的(无从比较的)激励项目,适时适量的用用,倒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。
作者:陈禹安 来源:金羊网